专家论点

【论坛追踪】郑展鹏:河南自贸区制度创新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建议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9-01-04

——在分论坛上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展鹏发表了主旨演讲

12月29日,由我院主办的“郑州大都市区背景下开封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高峰论坛在开封市中州花园酒店隆重举行。在此次分论坛上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展鹏发表了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

河南省自贸区建设一年多以来,在营商环境、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及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河南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成果方面仍然有很大差距。本篇文章主要来探讨问题出在哪里?在制度创新方面存在哪些困境?困境原因及如何解决?

一、河南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出现偏差

自贸区是制度创新区,不能过于关注招商引资等短期经济功能,一定程度上忽视制度创新的核心功能。原因在于“GDP至上”的浓厚思维;对自贸区考核模式套用开发区考核模式,加剧了功能区定位的偏差。

二、制度创新协调成本高

表现在自贸区和中央部委之间的协调,自贸区与省直机关的协调,自贸片区与省直机关的协调,三种协调的成本的耗费导致自贸区协调成本高,效率低。原因在于部委放权的强度及意愿与地方所需之间的匹配性;河南自贸区本身的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

三、难以承接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省政府对自贸区下放了455项省级管理权限,但郑汴洛三个片区难以承接。由于自贸区人员太少,人手不足人员构成复杂,效率低;放权时配套设施不完善;下放的不是急需的,急需的权并未下放。

四、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动力不足

表现在一些碎片化非关键的制度微调上打转,没有啃难度大意义大的关键性制度创新,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制度创新动力不足。原因在于自贸区进行制度创新的成本及风险高,自贸区人员组成复杂不够稳定,自贸区薪酬标准低,难以激发创新动力。

促进河南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1.完善考核机制,焦距制度创新功能。

2.理顺管理体制,降低协调成本。

3.遵循务实有效原则,科学设计下方的经济权限。

4.构建容错体制,提高待遇,激发制度创新动力。

(2019年1月4日根据会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