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等7地的方案,今日,包括河南自贸区在内的7个第三批自贸区正式挂牌,中国自贸区战略也从2.0时代步入3.0时代,中国基本形成以1+3+7自贸区为骨架、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并为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规划,河南自由贸易区以郑州为主,包括郑州、洛阳、开封三个片区,网内网外相结合,一区多片分层推进,总面积140.24平方公里,其中,郑州片区73.17平方公里(含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A区0.89平方公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0.41平方公里),开封片区19.94平方公里,洛阳片区26.66平方公里。试验改革的区域广度和内容深度全方位升级,河南自贸区着力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服务于“一带一路”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体系。在产业布局上,郑州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等先进制造业,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开封片区重点发展医疗旅游、文化金融、创意设计等服务业,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促进国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洛阳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
中原发展研究院在2015年9月,受河南省商务厅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承担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并于2015年11月形成研究成果报告提交省商务厅。2016年12月,由中原发展研究院主办自贸区建设与中原都市化发展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自贸区研究专家集聚一堂,就全国自贸区建设的经验、特色、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自贸区研究专家:
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教授解读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全国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必须理清思路,突出特色,抓好重点与着力点。
枢纽和物流是河南得以进入国家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最需要突出的特色。国务院公布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也是这一基础和特色的体现,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度现代化的内陆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要真正做到货畅其流,人畅其流,形成全球性的现代物流中心,还必须深化涉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体制机制的改革。这是国家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初衷,也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国务院公布的总体方案中给河南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和建设目标,是要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建成“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引领内陆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就意味着,地处内陆的河南,要通过自贸区的建设,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全球分工,借此改造长期形成的资源依赖性经济结构,发展新经济、新业态,转变方法绽放,推动结构升级,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综合性特殊的政策区域,试验内容和项目包括多个方面,不同的试验区各有侧重。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应该抓住如下关键点重点着力:多式联运、口岸建设和通关体制、推动跨境电商先行、金融投资领域。这样才能迅速取得成效,走在前列,带动全局。
中原发展研究院娄春杰副教授谈到此次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深有体会:
中央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本目的是为了下一轮的扩大开放做一个试验,也是为下一轮的改革开放形成可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的试验田。试验区主要是通过制度的创新释放制度的红利和开放的红利,围绕着转变政府职能,放开投资领域的审批,投资贸易便利化特别是服务贸易方面的准入和金融改革方面进行试点。
过去的四年里,自贸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但长期以来,自贸区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内陆地区无一入选。第三批入选自贸区建设的地区多半在中西部地区,也彰显了中央对内陆地区的重视。
此次,中央批复通过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对地处中原的河南意义更是重大。作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连接区域,河南一定要贯彻中央的精神,把河南自贸区建设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医疗旅游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探索符合内陆地区发展的新的试点内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推动内陆地区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