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由中原发展研究院、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自贸区建设与中原都市化发展论坛在开封举办。围绕自贸区建设与中原都市化发展,与会多位专家学者就包括河南在内的全国自贸区建设的经验、特色、问题及与中原都市化发展的关系等进行深入交流。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恩专教授 发表的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
从上海建立第一批自贸试验区开始,我作为一个学者,深度地参与了自贸区一些方案的初步工作。天津自贸试验区方案是2013年7月份形成的,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还没有挂牌的时候,所以对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我是深有体会,也有一些感悟。
我最突出的三点感悟,第一是自贸试验区的方案设计对于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我们思考未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自贸试验区未来的走向是很重要的。
第二点体会就是自贸试验区从2013年开始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向中央政府争取政策资源的强度和力度,这一次都是很大的。这引起了我们对于中国改革开放过程特征的认识,其实就是国家配置改革开放政策资源的过程,这是体制所决定的,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大国所决定的。
第三点感受就是建立自贸试验区以来,跨地区、跨学科、跨高校研究机构、跨层次的交流越来越活跃。同时,政府和智库、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互动日益频繁,互动的话题日益深化。
自贸试验区对于我们国家现在和未来的改革开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识它的价值首先在于对自贸区概念的解读,对自贸区的认识从各个政府的不同职能部门,同高校不同学科的认识肯定有所不同,但是它的价值都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制度的创新。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首要的问题就是定位和方向问题,我们要理解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方向以及它现在的制度设计问题,必须认识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基本特征,它是非典型的。首先它的非典型性就在于它不是国外自由贸易港区的简单模式的复制;二是它的非典型性也不是直接对接国外的贸易投资的新规则体系,而是针对中国的开放性经济格局的现实,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所做的一种新的制度设计。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制度的试验以及开放的推进,其实都是靠特殊开放区域来推进的,由此形成了多种形态的特殊开放区域。前4个自贸试验区的各个片区都具有多种形态的特殊开放区域,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这种多种形态的特殊开放区域的不完整性日益地凸显。从制度演进的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升级,它拥有改革开放的充分经验和制度设计的充分能力,所以自贸区效益就很容易凸显出来。相对于内部的自贸试验区来说,如果说开放的形态基本具备的话,在特殊开放区域,包括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可以充分实施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意义上,它的经验积累是有待提高的。因此,我们认识自贸试验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就要从对中国特殊开放区域的演变过程以及促成它演变的因素进行清晰的认识。
以制度创新和实验为横轴。三中全会的概念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自贸试验区所有的制度设计都是要为企业放权,形成市场化的开放格局。市场化无疑是第一要素。第二要素是自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其实在自贸试验区中,基于负面清单的投资自由化安排更多,负面清单的缩减就意味着投资自由化格局的形成。纵轴就是市场化、自由化和便利化。横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在已经扑面而来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过程,全球价值链已经在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意义上广泛地铺开。中国要通过特殊开放区域的机制,让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实现动态变化,获得主动,构造中国企业主导的或者深度参与的全球的制造业、服务业价值链。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特殊开放区域,就要打破以往开发区的概念,以往我们认为特殊开放区首先是招商引资,这是开发区概念中最根深蒂固的概念。
第二个概念是所有的制度红利自己独享。中央设立自贸试验区的机制其实就在于做体制机制试验的同时,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们对自贸试验区的认识,包括学者、政府官员,很多是争夺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资源停留在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建立开发区的思维还根深蒂固地存在,就是独享特殊政策。虽然我们反复地说自贸试验区不是政策洼地,但是它终归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是进行全方位的制度试验的,它就是一个具有政策优势的特殊区域。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我们认识自贸试验区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实际所做的工作,各位自贸区和各个政府部门最辛苦的其实是招商引资。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就是把它变成国际商务聚集区,但是在以往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沿海地区上海和天津、广东、福建搞的好的开发区或者保税区,都形成了各地方的区位品牌,在开放意义上强化它的制度能力和市场归置的能力,创造一个区位品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概念现在在逐渐地淡化。
制度设计在中央和国务院的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被赋予的使命就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这存在着各个政府部门良性互动和进一步磨合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中国自贸试验区要上升到的高度就是一个制度试验和制度创新的平台。只要我们坚持了这样的自贸试验区提升和发展方向的观念或者概念,自贸试验区的一切制度设计都可以结合本地的特色,结合本地的优势很好地推动。
最后一点是在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方向的理论探讨中,始终存在着一个流派,就是中国式的自贸试验区要同国外的自由贸易港区接轨,要成为境内、关外的一个贸易投资超自由、超便利的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的乐园。其实我作为早期就介入世界自由贸易港区的研究人员,是不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中国式的自贸试验区不是国外的自由贸易港区。
(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