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中原发展报告》——推动河南自贸区融入创新的金融服务改革 第1期(总35期)

信息来源: 暂无 作者: 暂无 发布日期: 2017-02-18


中原发展报告



中原发展研究院 2017110



推动河南自贸区融入创新的金融服务改革

【摘 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是其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河南自贸区作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位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枢纽的集聚、通畅、支付快捷功能突显,通过梳理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路径,对河南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能够起到很好的借鉴复制作用。

一、金融改革是自贸区的核心内容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本质是开放和融通,在更大市场规模下有效便捷地融通资金。笔者首先从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梳理并了解金融改革的思路和路径。2013年9月30 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作为“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试验田,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

201312月,央行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就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提出30条意见(另加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21条,共51条),构成了1.0版的主要内容,确立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政策框架。1.0版的金改方案本质上围绕“服务实体”、“投资融资便利化”。投融资便利化本质上是跨境投资的便利化、对外融资的便利化。这就涉及到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的深化,进而涉及到跨境人民币结算与资金池、对外借入人民币,以及外汇管理减少审批和利率市场化等改革方案内容。

2013930 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作为“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试验田,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20144月,上海自贸区进入了2.0时代。从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上海自贸区空间扩大到了原来的4倍,新自贸区涵盖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江高新技术园区和综合保税区,自然就涉及到由单一区域扩大到更多区域的推广,从而为协同改革、先行先试,尤其是离岸金融、离岸贸易发展积累可复制的宝贵经验。这样直接面临需要自由贸易账户的设立。20145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花了一年时间建立的自由贸易账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取消境外融资前置审批,事中事后管理体系得以建立,简政放权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可以接入自由贸易账户,实现与境外金融市场的融通。2.0版的标志是围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金融改革政策全面投入实施、以自由贸易账户为核心的强大的风险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2015年4月21日,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同步挂牌,不断缩减的负面清单、四个自贸区通用,对自贸区的创新、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舆论环境,也成为推动改革的动力。

2015年2月,上海自贸区的3.0 版悄然而至。央行上海总部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将上海自贸区推往深化资本项下改革的3.0版本时代,实施细则的核心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开展境外融资活动,自主计算境外融资的规模,自主权衡境外融资的结构,扩大了经济主体从境外融资的规模与渠道。意味着借债主体可按照自身资本规模的大小、在核定的规模内,综合考虑期限、币种、融资类别等因素,自主决策以何种方式开展境外融资,融资多长期限,融什么币种的资金等,将这些本应属于企业自主决定的权利归还给企业。

2015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联合印发《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金改40条),被称为“新阶段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3.0版的标志是自贸区金融改革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推进,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难啃的硬骨头的改革政策全面落地实施,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要素要全面到位。

综上所述,从1.0的“投资便利、对外融资便利”、2.0的“负面清单修缮、自贸区全国竞争”、3.0的“放松融资、监管技术性完善”到金改40条,质变为“实现可兑换、创新与高标准扩大金融服务、区域联动建设,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选择。

回首自贸区改革进程,金融改革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决策层重点关注的领域。金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优化社会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开放程度,促进金融体系稳健发展。

二、河南自贸区金融改革推进探索

2016年8月,国家在河南等7个省市设立自贸区。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河南自贸区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关键在于“枢纽”二字,而“枢纽”又关键在于“通”和“快”。显然,在通关便利化和通关一体化上,河南要走到前列。

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主体活起来、账户通起来、资金动起来、权力少起来”的宗旨进行自贸区金融改革。

一是“主体活起来”,提升大枢纽的集聚作用,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促使更多的金融机构、企业、自然人等市场主体进入自贸区,学习并对接国际规则以平等自由的身份从事经济活动,激发主体活力。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民营银行、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等。

二是“账户通起来”,满足实体经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合理需求。账户是资金的载体,是资金的通道和路径。自贸区要努力让账户体系高效便捷,支持低成本跨境融资,上海自贸区区内企业人民币境外借款利率显著低于境内融资利率,大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以满足金融业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需要,提升参与全球产业链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主导权。

同样可以借鉴上海自贸区启动自由贸易账户(FT)本外币一体化各项业务。从2015年5月启动算起,FT账户的功能进行过两次大的拓展,一是2016年2月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上调了经济主体从境外融资的杠杆率。企业的融资规模从资本的一倍扩大到二倍;二是2016年4月启动了外币业务,FT账户成为本外币一体化账户。现在FT账户在经常贸易项下是基本自由的,可以把一般账户资金汇入FT账户内然后对外支付,也可以把FT账户内的资金拿到非FT账户里,再对外支付。

离岸业务之前只能总行开展,后来可以授权给自贸区分行,现在没有离岸牌照的银行也可以因FT账户做相当于离岸业务的业务,且离岸账户只有外币,没有人民币,FT账户是本外币都有。

三是“资金动起来”。资金是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反映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数量和质量,贯穿于市场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支持在自贸区内按照国家规定设立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非标资产交易平台。非标资产是指债券、没有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品种,都可以在自贸区进行投资。这已经有例子可循,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在2015年7月,成立了沪自贸区现代服务业资产交易中心(“非标资产交易平台”),包括小微贷款应收款、企业应收账款、商业物业租赁收入、融资租赁应收款等债权类产品;基于电力、供水、高速公路、燃气等资产的收益类产品;私募股权、信托产品、商业债权、信贷资产等。

四是借鉴上海自贸区允许自贸试验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证券期货业务交叉持牌试点。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在全国占有一席地位。在国际上,一个证券公司可以拿很多张牌照,业务范围也会非常广泛,但目前国内的证券公司与期货公司并不能持有彼此的牌照,新政策允许证券的可以做期货、期货的可以做证券,这将促进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开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参与境外证券期货和衍生品交易试点。

五是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探索投贷联动试点,促进创业创新。在风险可控和依法合规前提下,以科技金融服务为特点的银行与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战略合作,探索投贷联动,地方政府给予必要扶持。

六是让制度创新核心任务快速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性凸显。制度创新具有实现国内外两个市场资源有机结合、实现本外币业务与贸易投资业务融合发展、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三个显著特征。最终要实现金融制度的创新性、金融政策的复制性、金融主体的多样性、金融服务的高效性、金融资金的便捷性和金融风控的安全性六大效果。对郑州自贸区而言,特别是在促进租赁业发展方面,放宽跨境双向人民币和外币资金池管理、境外借债发债等限制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在有效拓宽投融资渠道、灵活资金运营、提升业务便利程度上实现突破。

目前跨境人民币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取得成效。截至2016年6月17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下,自贸区政策中外债宏观审慎监管、A类企业货物贸易收入可不进入待核查账户、外债意愿结汇三项政策已在全国复制推广。意味着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境外融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这为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保税试验区通关平台支付、汇兑功能的建立及完善起着推动作用。同时,A类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入无需开立待核查账户,资本金、外债实行意愿结汇,放宽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准入条件,企业受惠效果会明显。

最后,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创新,深耕自贸区。要在容错机制下,不断构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系,继续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和深化改革开放的主线,用制度体系对接国家战略。


(供稿:中原发展研究院讲座教授、郑州大学教授 李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