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双碳”目标的外在约束倒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2020)上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什么要实施“双碳”目标?本质上源于气候问题的性质。第一,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负外部性问题。排放者的经济活动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会聚集并扩散在大气中,从而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部性问题市场无法自动消除,需要政府出面解决。第一,气候变化是一种全球性公共物品。在大气空间中,无法强制设定边界,谁都可以进行排放,但对谁都有污染,中国也难逃其害。故中国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双碳”目标的实现本质上就是要求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采取低碳甚至零碳的方式运转,进而倒逼绿色低碳转型,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在驱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臻增强。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告,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满足物质保障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包含更高级别的内容,如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意味着: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也昭示着:之前长期以化石燃料为核心动力的高耗能、高排碳、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进行绿色转型。
(三)对未来碳竞争力的追逐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绿色转型是“刚性”需求。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732万亿桶,还可以供人类使用50余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8.1万亿立方米,还可以维持现有的生产水平48.8年;全球煤炭储量为10740亿吨,还可以以现有的生产水平生产139年。以化石燃料为核心动力的社会经济运转方式必须改变,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泉势在必行。[①]
既然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那么谁能够抢占先机,谁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未来的经济必定是低碳经济,碳竞争力就是一个国家和企业的未来。碳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逐顶竞争”。在碳的强约束条件下,碳成本必定包含在产品的价格中,各国也会陆续全面实行碳关税政策,一个国家越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越能够尽早在国际贸易上抢占先机,同时也帮助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对企业也是如此,越早进行转型,越早占据绝对优势的消费市场,新能源电动汽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此外,具有低碳优势的国家或企业也可通过日益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获利。
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难点
(一)绿色转型是主动求变和被动求变相结合的过程
历史上,经济社会经历了工业革命、以发电机和电器为代表的电气革命、以石油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信息与电信革命以及清洁技术与生物技术革命等。这些技术革命的产生本质上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和更高的生产效率,原动力根植于社会经济系统本身,是主动求变的过程。绿色低碳转型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并非自发性的变革,而是一个受控过程,本质上源于对能源和环境制约下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其转型的根本动力不仅仅是生产力进步,更是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日益恶化的环境、气候和安全问题之间的矛盾。绿色低碳转型增加了被动求变的难度。
(二)绿色转型改变的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根深蒂固的惯性
全球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所依托的是化石燃料。几个世纪以来,已经建立了累积的经济优势,形成了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技术、实体和基础设施、既得利益集团及消费者偏好等。基于这样的现实,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极其不易,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改变某一个部分,而是需要改变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整个系统。站在这个视角上,发展中国家相对幸运,其社会经济系统尚待完善,能够极大地减少低碳投入的成本,甚至有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之初就可以直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
(三)贫困人口不断激增的能源需求会增加绿色转型的难度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毋庸置疑,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普遍和不可逆的影响。即使能够清晰地了解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后果,但变化的趋势并不会就此停止。地球上还有25亿人处于极端贫困中,仍然依赖于传统方式来烹饪和取暖等,其中,尚有约一半的人依旧无法获得电力供给,这些人能源需求的数量和增长的潜力是巨大的。预计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会增长1/3,而所有新增的能源需求都由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所驱动,绝大多数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则源于传统能源的消耗。[②]
三、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点
(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于社会经济系统而言,产业是心脏,能源是血液,交通是血管。第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在于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尤其是高能耗行业,积极推动碳中和工业园试点。第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于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支持储能技术、氢能技术、负碳技术等研发。第三,改善交通运输结构一方面要打造绿色物流,另一方面要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水平。
(二)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第一,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第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构建可循环快递包装体系。
(三)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
第一,强化法规政策支撑。落实国家促进绿色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查处和问责力度。第二,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持续落实环保电价和差别化政策,逐步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第三,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继续利用财政资金投资支持绿色项目建设,继续落实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第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或机构发行绿色债券、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等。第五,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加快标准化支撑机构建设,加强相关领域统计监测,强化统计信息共享。
(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积极推进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大型绿色产业集团并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进一步放开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领域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鼓励公共机构推行能源托管服务。
(五)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培育和完善绿色交易市场机制。具体包括:完善和拓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配套制度体系,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健全用水权交易机制等。此外,积极推动重点行业和企业参与绿色交易市场。
(六)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第一,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绿色科技项目,培育建设一批绿色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产学研结合以及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第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推荐国家重大环保装备技术名录和环保装备技术规范管理企业,鼓励各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建设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
(七)倡导绿色消费
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落实绿色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政策。加强对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的引导,可以适当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线下零售和线上电商平台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
[①]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
[②]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