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纵览

【河南日报】耿明斋: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9-01-13

本文选自《河南日报》2019年1月13日第05版《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院院长耿明斋教授谈“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9-01/13/content_312281.htm

以下为原文内容:

编者按: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要从时代潮流看发展大势,坚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从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看发展机遇,用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定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

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办法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在继续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基础上,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所有这些原则显然都指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基本制度框架。

这样的制度和政策演进方向,对于地方和企业来说,无疑蕴含着一系列重大机遇。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下“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就是企业降低成本和激发活力的机遇,也是地方政府利用专项债券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增进民生福祉的机遇;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导下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是企业纾困和发展的机遇;正在酝酿推出的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及市场化法治化环境营造,是基层改革探索者的重大机遇。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也蕴含着重大机遇。河南该如何抢抓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我们特邀请了经济学家耿明斋进行具体分析。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分析当前全省经济形势

2018年经济工作回顾

●全省上下把持续打好“四张牌”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和抓手,调结构转方式、抓改革增动力、防风险降杠杆、抓攻坚补短板、优环境扩开放、扩就业惠民生,推动全省经济保持了“稳、进、好”的态势。稳,就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进,就是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好,就是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2019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坚定不移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落实到位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

●从“形”与“势”的统一中审视全局,坚定必胜信心

●从“危”与“机”的转换中抢抓机遇,赢得发展主动

●从“供”与“需”的重构中深化改革,培育壮大优势

●从“稳”与“进”的把握中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定力

近年来,河南像全国一样,经济增速降幅较大,2018年GDP增速从上半年的7.8%一下跌到第三季度的7.3%(全年预计7.5%)。2019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的分析,中国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河南经济如何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走出困境,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化危为机,从中央应对危机的政策和深化改革的举措中,发现并紧紧抓住机会,结合河南的实际,加大施策力度,推动加速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1.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区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依托“三区一群”,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区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是构建支撑我省未来发展的新支柱,要立足引领全省发展,着眼服务全国大局,加强战略协同,着力解决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大“三区一群”统筹推进力度。

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区建设。在郑州大都市区范围内,规划建设内外双环状轨道快速交通体系,将郑州外圈开封、新乡、焦作、巩义、许昌等中心城市串联起来,将郑州内圈中牟、新郑、新密、荥阳、武陟、平原新区、原阳等次级中心城市串联起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深度推进都市区的一体化发展。以郑汴港核心区为基础,整合航空港区、经开区、郑东新区、汴西新区及中牟县域,规划建设郑汴新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级城市新区,以拉大区域核心城市框架,优化资源配置,丰富内涵,提升其服务、辐射、带动及控制能力。

2.以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引进为抓手,推动创新要素聚集

作为全国最大的省域经济体之一,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增长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高质量增长的要求一样不能打折扣。今后一个时期,省域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创新能力竞争,谁有创新能力,谁的结构优,谁就赢得发展的先机。

要加大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等创新平台培育、引进和聚集的力度,大幅度提升创新要素聚集的规模和厚度,提升创新能力。要切实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建设看成是补短板的重大机遇,以高标准持续加大投入,使之成为本土聚集高水平创新要素的坚实平台,并由此带动相关骨干大学和重点学科群的快速成长和水平的大幅提升,夯实区域创新发展的基础。

抢抓国家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机遇。真正把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引进放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战略的高度,排在最优先的位置,做出规划,配置人手,给出预算,按照政府高标准建设校区,供给相应硬件设施,合作大学配置人才、学科、管理和办学模式的通行方式,加大力度,可考虑每年拿出数百亿元用于平台硬件建设,引进三至五所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三至五年形成大规模创新平台聚集态势,带动高素质创新要素大规模聚集,真正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以新经济引领转型发展

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新常态以来,改革需要啃硬骨头,外部环境短期内难以逆转,环境约束越来越紧,劳动力成本升幅较大,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增速放缓,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疲态尽显,动能不足。转型发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最迫切的问题。

经济活动的核心是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当前,工业仍然是河南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量。但资源依赖型产业比重过大,链条短,层次低,结构不优,受环境和资源约束较大,是我省经济虽体量大、但近年来增长压力大的重要原因,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以新技术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迅速提升新经济比重,以新动能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最新信息处理技术,链接各地各类以各种方式闲置的剩余资源,加快制造业领域智能化改造步伐,尽快掌握新能源、新材料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加快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步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新技术和技术进一步创新的需要,建立起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

4.切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强化市场规则,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规范运营,强化监管,积极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从而强化金融系统对民营经济的服务能力,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激发民营主体活力。支持民营经济跨越行政区域限制,围绕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以民营经济聚集为基础的广泛的产业集群,为全省制造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5.优化营商环境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切入点。营商环境是决定地方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

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幅减少许可证审批;补齐服务民营经济短板,不断提升对于新事物新业态的“包容力”,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筑“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破数据“孤岛”、敢于“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效率;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新机制,降低企业成本;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增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体内生动力;加大力度实施引才用才政策。

根据《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精神,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放宽或取消外商投资人才中介机构的投资方条件限制。深化外商投资“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外国人来华许可办理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实现“网上办”“一次办”,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6.抓住新一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机遇

土地问题是乡村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省是农业大省,改革开放和中国进入快速现代化发展阶段以后,随着粮食安全重要性的突出和18亿亩耕地保障红线的划定,保证耕地不减少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怎样在保证耕地红线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必须破解的难题。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总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就是要破除束缚农民手脚的障碍,盘活农村资产,激活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大量农村资源的激活将为我省经济发展带来强大动力。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土地所有权人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等最新修法精神,抓紧探索实施集体土地直接入市的措施。根据关于健全农民宅基地权益保障方式和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及探索宅基地资源有偿退出的法律精神,抓紧探索农民宅基地退出具体办法并开展退出试点。

集体土地直接入市和农民宅基地资源有偿退出,是优化稀缺建设用地资源配置、推动农民进城、资本下乡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重大举措,也是重大机遇,要加紧谋划,尽快落地实施。

7.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河南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区位和交通,在整个中国现代化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推进过程中,河南是重要的接力点和支撑点,现代化的元素向西向北传递过程中,河南既是第一承接地,也是第一启动点。近年来河南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围绕做大做强核心城市,提升其辐射带动能力布局实施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跨境电商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倾力打造航空和高铁枢纽,推动实施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等战略思路和战略举措,开通郑欧班列、做大跨境电商物流,建设口岸经济,对于提升河南的开放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待来访的卢森堡国家领导人时,提出依托中国和欧洲腹地的两大空中枢纽即郑州和卢森堡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的设想。这意味着郑州肩负起了国家空中开放的重任,也因此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而开放高地需要除了要有城市群体系、联通全球的交通枢纽,还需要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体系、与国际市场融合的全球化大产业和与国际接轨的技术管理人才。应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空中丝绸之路、自贸区、创新试验区、跨境电商试验区、大数据中心等国家战略为抓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政策制度特惠区,创造优越的营商环境,推动新经济发展壮大。申建内陆自由贸易港,构筑政策特区,推动改革开放深化,不在于是否拿到,而在于持续推动,形成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