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纵览

《大河报》耿明斋:社会责任是我研究的动力

信息来源: 暂无 作者: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01-28

“郑汴一体化”理论的提出者,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首席智囊”

《大河报》耿明斋:社会责任是我研究的动力

阅读提示

12月28日,郑开城际铁路开通,正式开启了两个城市的联动发展模式,使不少人过上了梦寐已久的双城生活。同时,这也了了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耿明斋的一桩心愿:“这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郑开走在了前面。”

这位即将63岁的经济学家,是“郑汴一体化”理论的提出者,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首席智囊”。他把区域的建设发展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把社会责任始终当做自己的指路标。

“逢会必到”,接触最新社会研究成果

“学者要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把融入社会当做自己的行为规则。”耿明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2年,耿明斋出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召开的第一个动员会主题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大做强经济学科”。

耿明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河南大学学科发展在社会交流方面的困难:学校地处非省会城市,不利于接触各种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社会现实发展的连接不够紧密。

作为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为了使研究结合社会的重大热点问题,耿明斋几乎是“逢会必到”。一年冬天里,耿明斋不顾湿滑难行的地面,冒着雨夹雪的天气,一大早坚持从开封到郑州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对于他的到场,满座皆惊,耿明斋却没事人似地说:“虽然不方便,但是只要接到通知,我是一定要参加的。”

为了接触到最新的社会研究成果,耿明斋过上了最早的“双城生活”,不停地在郑州和开封之间奔波。

“高校的学术研究人员,只有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才能知道可以为社会做什么贡献。”耿明斋认为,人们总是试图将现实的合法性归入某种理论框架,用理论的合法性来解释现实的合法性。这显然颠倒了理论与现实的关系。

每年,经济学院都会邀请企业家、银行家和政府管理机构的领导等业界“实战派”为师生开讲座。耿明斋明白,他们真正要学的,是这些人在社会上积累的实践经验。

在耿明斋的带领下,经济学院于2007年就已走到了全国同类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前列,而此时距他上任之初,不过五六年的时间。他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年轻的专家学者,在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

走入民间了解社会问题

耿明斋还把农村作为自己重要的研究基地,深入基层做调研。

在“田野调查”中,耿明斋带领团队走入民间,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直接了解了农民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这不仅使他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研究方面成就颇丰,而且还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指明了发展道路。

2005年,郑汴一体化的进程刚刚拉开序幕,中牟县的一个镇邀请耿明斋给农民做讲座解释“郑汴一体化”的概念。

这是耿明斋第一次面向基层农民做学术报告。专业的语言体系村民们肯定听不懂,怎样才能传达自己的理念呢?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耿明斋把经济学专业知识,转化成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话:“郑汴适合一体化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功能性互补非常强,郑州适合赚钱不适合居住,开封是不适合赚钱但适合居住,郑州解决了开封人的赚钱问题,开封解决了郑州人的休闲、娱乐问题,所以说把这两个城市绑在一起是最好的。”最终,讲座在农民中获得了热烈反响,让耿明斋也松了一口气。

作为地方性高校,服务河南地方经济建设是河南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河南来说,涉及地方发展的最重大课题,就是传统农区的工业化和中原崛起。如今,河南大学已经成了中原经济发展谋划的核心成员。耿明斋所带领的团队在农产品价格改革、新农村建设等课题研究上,成就卓著。

“社会是他人,是大众,人的价值就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高校为什么要培养人才,搞学术研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社会发展。”耿明斋教授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