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高保中:系统把握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主要内容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4-08-09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而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一个完整的发展生态系统,包括优化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深化对外开放合作。这些机制将有助于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和条件,形成独特优势,提升经济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要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要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公平竞争,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二、 创新驱动发展机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必须构建和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加大科研投入,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要优化科研体制机制,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项目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保创新成果的权益得到保护,激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创新活动。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要制定和实施支持创新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构建和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可以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产业结构优化机制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优化机制,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要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产业政策,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加快新兴产业战略布局。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要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质量,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效机制,确保产业结构优化的持续推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绿色发展机制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环保执法和监督,确保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动能源的清洁化和多元化。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的融资需求,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投融资环境,加强对绿色金融的监管,确保资金真正流向绿色项目。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通过构建和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可以有效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需要因地制宜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和优势互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联动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间的均衡发展。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区域间的交通、通信和物流水平。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跨区域布局,形成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间的互利共赢,增强区域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六、人才发展机制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完善职业培训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持续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机会。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化的人才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七、开放合作机制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需要深化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开放合作机制,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打造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平台。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共享高质量发展国际红利。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