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高保中:要清醒认识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挑战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4-03-07

我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创新与研发难度日增,人才培养与引进亟待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压力,资金投入与效率问题要求精准配置资源,政策与法律环境需要与时俱进,匹配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而国际竞争与合作双重压力考验着战略智慧和外交策略。这些挑战要求综合应对,以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一、技术创新与研发难度增加

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伴随着这种速度的加快,技术创新和研发的难度也在显著增加。创新的门槛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研究经费,还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技术难题。随着科技向更高层次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原有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这对研发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了各国争夺的焦点。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缩小这种差距,成为了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此外,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人才、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使得技术创新的路径更加曲折。

二、人才培养与引进挑战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在高端人才,特别是关键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端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的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尽管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理工科教育方面,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涌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内容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快速适应和更新教育内容,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国需要深化教育体系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教育的前瞻性和适应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难题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传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遭遇着从外部市场和内部技术两个方面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传统产业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这迫使传统产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以维持其竞争力。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乃至整个产业链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不仅挑战着传统产业的存续空间,也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过程,需要面对来自技术、资本、人才等多方面的约束和挑战。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平衡,确保新旧动能的有效转换和产业升级路径的科学选择,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压力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应对国内的挑战,更需要面对国际上的竞争和压力。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上的竞争愈发激烈。这对我国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如何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国际合作在促进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如何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妥善处理与合作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尤其是在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方面,保护知识产权,避免技术依赖和资本外流,也是我国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复杂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国际竞争与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同时保障国家利益,是对我国外交策略和经济政策智慧的考验。

五、资金投入与效率问题

在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投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面对着需要巨额投资的新技术研发、新产业孵化和新项目实施,如何确保有限的资金资源能够高效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成为了一个重大挑战。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虽然政府和私人部门都在增加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资金支持,但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效率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对于新技术和新产业,由于其不确定性较大,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高,可能导致资金供给不足,特别是在初期阶段。其次,资金使用的效率问题也十分突出,部分项目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导致资金被低效甚至错误地使用,无法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此外,随着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快速变化,如何及时调整和优化资金分配,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最具潜力和价值的领域,也是一个难题。在这一背景下,提高投资效率,确保资金能够更多地投入到有效领域,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六、政策与法律环境的配套

新技术和新业态的迅速涌现,给传统的政策法规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有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往往难以完全适应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如何建立和完善一个与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和法律框架,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不断扩展,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从云计算到区块链,每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可能触及现有法律的边界,引发知识产权、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同时,新业态的出现也在挑战着传统的监管模式和政策工具,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市场的运作方式,也给传统的税收、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完善政策法规,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同时保障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然而,如何在保护创新和维护秩序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制定出既能促进新技术发展又能有效管理风险的政策和法规,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挑战。

(作者: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高保中。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决策决策咨询项目“数据要素赋能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22023JC013)与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数实融合’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河南路径研究”(HNKJZK-2024-06A)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