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李东昆:实施科教兴国 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2-11-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并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既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教育既是民生之首,更是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教育,靠科技,靠人才。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寄托着亿万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之际,“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达成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也是人民群众当前现实利益和长远根本利益的根本结合点。高等教育肩负着促进教育公平和追求卓越、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双重任务,我们要心怀教育初心、不负神圣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厚植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统筹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题中要义。过去党代会的报告中,科技一般安排在经济建设中,教育一般是安排在社会建设中,人才安排在党的建设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系统观念的要求,第一次把三大战略摆放在一起,是一个创新,有其深义。这一新的摆布,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三大战略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统筹好“三位一体”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要部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对于科研创新的使命担当更加凸显。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知识生产方式变革,主动服务“国之大者”,发挥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发挥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积极参与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担纲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自主创新,产出更多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为建设自主知识体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当中指出,我们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国家已经通过自主创新以及成果转化,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然而,当前国际环境诡谲复杂,唯有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科技创新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才能以科技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更稳、更快、更好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