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智库成果】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25期 (总59期)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7-11-18

中原发展报告


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 要】1978年以来,无论在全国还是河南省层面,GDP增速走势与民营经济增速走势高度吻合,民营经济的繁荣与徘徊直接决定了国民经济增速的上行与下行。当前,河南省民营经济在发展环境、人才队伍、政府服务、企业融资、均衡发展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在此背景下,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壮大民营经济人才队伍、加大对民营经济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是新常态下发展壮大河南省民营经济,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举措。

一、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

1978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几经波折,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占比越来越高,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图1)。截至2016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已达1434.46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民间投资36.5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1]民营规上工业企业R&D(研发)经费投入1.06万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的90%以上[2]。民营经济约吸纳了城镇就业的80%和新增就业的90%,创造了约60%的GDP,贡献了约50%的国家税收[3]。2014年,私营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7.18个百分点(见图2,2015年后数据未公布)。可以说,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发展良好的民营经济有力地带动国民经济走向繁荣,徘徊不前的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增速下行直接而重要的因素。稳定民营经济的发展预期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乃至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与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类似,1978年以来,河南省民营经济由小到大,大体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978—1992年,打破禁区,初步发展;1992—2008年,顺应大势,快速发展;2008年至今,受制于诸多因素,增速下挫。总的看来,民营经济对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河南省GDP增速走势与民营经济增速走势高度吻合(见图3),充分证明“民营经济好整个经济就好,民营经济不好整个经济也好不了”的说法是符合河南实际的。

民营经济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河南省民营企业共计56.92万家[5],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63万亿元,占GDP的64.9%,提供了6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6]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河南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兄弟省市横向比较,河南省民营经济总量排名靠前,人均排名中下游。河南省民营经济在传统制造、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比较高,高技术行业占比偏低;在区域分布上,郑州有绝对优势,南阳、洛阳有总量优势,许昌综合表现较好。

二、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回望过去,河南省对民营经济发展比较重视,但受大形势影响,重视程度时高时低,波动较大。与广东、山东等省市相比,民营经济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有待加强。比如,我省至今没有成立全省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没有出台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规划,2013年以来没有召开全省性的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已出台的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权威性低,属于“意见”及以下层次,而且内容较虚,措施模糊,操作性不强。截止目前,我省没有出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3·4讲话”精神的文件,也鲜有媒体报道,而广东等省市不仅出台文件,而且有持续的学习贯彻活动报道,氛围相当浓厚。一些干部对“亲”“清”关系把握不准,不作为、服务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新官不理旧账”、随意改变约定等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现象仍然存在。

(二)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民营企业高管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企业家精神、市场化理念不强,高层次、创新型、具有全国影响的企业家不多。一些企业家过度依赖“市长”而不是市场,以质取胜、创新取胜的观念和能力亟待增强。缺乏含金量高的民营企业家培训政策。吸引省外高端人才的力度有待加大,其中非经济因素亟待加强。

(三)对民营经济的服务不到位

政府对民营经济创业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不到位。相比江苏等省动辄上亿元的财政投入,河南省财政对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小,已有的财政支持方式不够精准,有些支持方向有待商榷,“玻璃门”等隐形门槛限制民营经济享受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对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重视不够。

(四)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金融豫军崛起以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改善,但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融资渠道狭窄,模式僵化,过于依赖银行信贷、建立基金等手段,综合运用商业保理等方式不够。在落实“三个不低于”的考核中,对银行的奖励方式需要改进。

(五)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许昌、长垣等地对民营经济重视程度较高,支持力度较大,前后比较一致,实际效果较好。郑州、许昌、洛阳、南阳等市民营经济实力位居前列,周口、商丘等农业大市位居后列。我省民营企业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分布较多,在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高技术行业分布较少。民营经济的贡献与获得的支持不平衡,尤其在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税费优惠等方面表现明显。

三、加快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民营经济占比超过6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明确表示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修订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已经出台的背景下,各级党委政府应该站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增强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将民营经济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一)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定期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专项规划,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比照外省做法,把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范围。出台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N”文件系列。启动民营经济立法进程。组建高规格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健全完善民营企业服务工作综合管理部门,整合、加强民营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服务与管理职能。

(二)壮大民营经济人才队伍

牢固树立人才制胜理念,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抓紧实施招才引智战略,积极参与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构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尽快研究起草我省关于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文件,构建民营企业家培训平台,加强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在保障较高经济待遇的基础上,以社会尊重、创新环境等非经济待遇为重点招揽专业技术人才,多种途径化解优秀技术人才在豫工作压力。

(三)加大对民营经济创新的支持力度

设立年度支持规模不低于10亿元的民营经济扶持专项资金,围绕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及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实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改革创新,整合多方力量推动资本、技术、产业等融合创新,充分发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作用,补齐我省高技术行业占比偏低的短板。

(四)强化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

抢抓河南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稳妥推进民营中小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发展。支持有关部门联合商业银行共同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对有市场但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企业,财政给予贷款贴息。建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机制,设立省级层面的转贷资金池,对符合银行转贷条件的企业提供转贷支持。

稿: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与河南省工信委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合作项目——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负责人:耿明斋、王永苏、吕方

员:耿得科、朱世欣、侯文杰、刘琼、李川川、吴朝阳、张涵、赵政轩

笔:王永苏、耿得科、刘琼


[1]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

[2]由《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3]该表述是对中小微企业。

[4]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对政策变化的敏感性,1984-1995年所使用指标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数增速”来衡量大环境变化对民营经济的影响。该指标很好地剔除了价格水平变化带来的影响,将民营经济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1996-2004年所采用指标为“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04-2011年所采用指标为“私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源为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7.06年所采用指标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由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整理得到。

[5]其中含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78家,外商投资企业814家。

[6]由河南省统计局提供数据整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