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发展报告
中原发展研究院 2017年8月20日
尊重经济规律,助力河南脱贫攻坚
【摘 要】脱贫攻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任务,需要坚持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精准识别,“对症下药”,坚持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融合发挥。要“跳出扶贫看贫困”,将脱贫攻坚看作是劳动力要素市场改革的一部分。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大城市、金融扶贫和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入手,尊重经济规律,发挥市场的作用,解决农村“僵化资本”问题,短期内以“动钱”为主,长期以“动人”为主、“动钱”为辅的模式,实现“农民进城”、“资本下乡”,助力脱贫攻坚,达到彻底脱贫。
一、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2015年末,面对最后五年的冲刺时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要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
2016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发布,全省将脱贫攻坚作为工作重点,目前已经开了多次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部署和动员,会议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薄弱环节。继续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要在2020年实现脱贫任务,就必需坚持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从全方位、多角度采取措施,准确把握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市场的作用,多管齐下,保证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二、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脱贫攻坚的前提需要精准识别贫困户,深入细致调研,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类,准确把握致贫原因,因势利导,进行分类扶贫。在扶贫的实施过程当中,除了政府政策的精准实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之外,还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脱贫攻坚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还需要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将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发挥更大的能量。
从产业发展来说,农业的产出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土地面积和土地的生产效率,存在着“天花板”。此外,农业生产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大,产出存在一定的波动,而且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比较剧烈,农民很难从农业产出中获得丰厚的稳定收益。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的不健全,造成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这就告诉我们,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工作。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提出脱贫攻坚的措施建议。
三、脱贫攻坚的政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
脱贫攻坚是项系统性工程,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基础是地方经济的发展。没有发展起来的地方经济,脱贫攻坚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脱贫目前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就业和创业,只有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了,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和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二)带动农民就业、发展大城市
要让农民致富,就要让更多的农民脱离农业进城。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在哪儿进城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要发展中小城镇,实现“就地城镇化”。发展中小城镇并不错,但是“城镇化战略”错在将中小城镇发展与大城市发展机械的割裂开,事实上,大城市的发展可以为中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大城市的发展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更为强大,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越是劳动生产率高的地方,越需要低技能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为高技能劳动力提供服务支持;同时,高技能劳动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支付能力,购买各种消费型的服务,产生大量对于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只有发展大城市,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城,脱离农业,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三)分类实施金融扶贫
1.小额贷款,帮助农户创业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农户创业存在的最大障碍就是启动资金。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看,贷款给贫困户的主要困难在于,搜集信息会产生过高的成本,但是小额贷款的收益不足以弥补这些成本,因此很多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热情并不高。但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小额贷款有助于农户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因此,综合来看,为了帮助农户创业,实现脱贫支付,小额贷款需要发展,而且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尤其是邮储银行、城商行等在农村设点比较多的金融机构。目前省内兰考、卢氏等地,已经有发展比较成熟的合作模式。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贫困户的生意虽然规模很小,边际收益很高,但是总体收益通常不高。小额信贷可以帮助农户创业,并不是说所有创业的农户都可以实现脱贫致富。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尤其是对于创业农户来说。类似于“经济增长陷阱”,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会存在“贫穷陷阱”。对于穷人创业来说,明天收入和今天的收入呈现S型,因为他的生意要长期赢利需要达到门槛值。因此,发展小额贷款、帮助农户创业仅仅是脱贫攻坚的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子,但并不是万能的。
2.与证监会等协调合作,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和鼓励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仅河南省内就有70多家上市公司,无论是从产业扶贫,还是教育资助等,都可以发挥上市公司的经济作用和社会责任。此外,还可以与郑商所协调合作,推出相应的农产品期货,对贫困地区涉农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进行培训等。
3.大力支持中原农业保险等公司的发展,保障农业生产
上文已经提到,农业产量每年都会变化,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也很大,农户很难从农业当中获得稳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农业保险等保险公司可以开展相应的农业保险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户的稳定收益。
(四)制度改革——“动人”为主、“动钱”为辅
从长远来看,彻底解决贫困问题,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最核心的在于“动人”。脱贫攻坚工程可以看作是劳动力要素市场的改革,要改变过去的思路,不要想着把人固定在土地上去考虑脱贫的事情。要“跳出扶贫看贫困”。将脱贫看作是劳动力要素市场的改革。中国的农村贫困户实际上是有资产的,比如宅基地、耕地等,但是都是“僵化资产”,不能实现从“资产”到“资本”的转换。根本原因在于以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为代表的权利制度的不完善,需要深化改革,盘活农村的“僵化资产”。
扶贫不仅仅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更需要市场力量的发挥,吸引“资本下乡”。而“资本下乡”的关键在于农村资产的的投资回报率的提高。而人口的流出是农村地区提高规模经营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前提条件。在农业、旅游、自然资源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不能迁出,则人均资源占有量难以增长,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劳动生产力提升也受到局限,“资本下乡”的动力就不强,也就很难实现永久脱贫。只有不断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农民进城”,吸引“资本下乡”,才可以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扶贫需要充分尊重经济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不符合的扶贫只能带来弄虚作假、短视行为和事倍功半。从长期来看,政府可以尝试做的是,对农村地区的规划,包括农村建设用地的规划,并且做好宅基地交易的机制设计,让农民能够得到适当的补偿,解决农村“僵化资产”的问题,实现农村资产到资本的转化,保障“农民进城”,吸引“资本下乡”。
总而言之,要把脱贫攻坚放在劳动力要素市场改革的大背景当中进行考虑,“跳出扶贫看贫困”,尊重经济规律,政府作用和市场力量双管齐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实行“动人”为主,“动钱”为辅的模式,实现农民“僵化资本”到资本的转化,保障农业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实现“农民进城”,提高农村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吸引“资本下乡”,从而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供稿:中原发展研究院 纪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