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教授、中原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 李燕燕 系列读书笔记:
世界是轮回的(七)
4月27日陈润儿省长主持召开了全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经验交流座谈会,目的就是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共同努力,来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一、返乡下乡创业是扶贫攻坚可持久的选择
扶贫攻坚任务一定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完成的,并且扶贫攻坚的重担主要是在县域。按照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要达到56%,意味着5年累计需要由农村向城市转移1000万人左右。这么巨大的人口规模单靠往省辖市转移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来提升中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市、县城的吸纳能力。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需要增强量大面广的县域产业就业能力,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大力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帮助更多群众“触网”创业就业。从长远、从根本、从战略上要解决扶贫问题,还是要依靠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出路就在哪里,要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创业,这是我们扶贫攻坚可持久的选择。
此外,与大中城市创业和市民化的“高门槛”相比,农民返乡创业以亲缘、地缘为纽结的乡邻文化社会网络,使得沟通交易成本比较低,容易扎根成长。所以,返乡创业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创造很好的社会效益,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往往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雁归效应。
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对他们在城市奋斗的事业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的延续,回来后可以为当地农民就地市民化提供产业支持与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状况、身份认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由农民工向市民的转换,从而实现“就地市民化”。因此,返乡下乡创业可以说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
二、返乡下乡创业是河南新阶段发展内生动力的迫切要求
一般来讲,工业化从原生区域向次生区域推进的主要机制和方式就是产业转移。基于东部沿海的“腾笼换鸟”和河南省本身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时滞,着力于对东部进行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然而,东部发达地区由于直接面临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竞争,迫使东部沿海需要更加快速地进入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新的阶段,由“腾笼换鸟”转变到大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当地充裕资本和宽松的市场机制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升级,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在一体化的区域空间中重新布局,保持制造体系的完整性,强化规模化综合制造竞争能力的优势。至此,河南在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打“老家河南”亲情牌,推动返乡创业不乏是一条很好的选择。很多返乡创业的农民是抱着回报家乡的愿望返乡创业的,这种很深的家乡情结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
三、返乡创业可以促使河南中小企业丛生式成长,培育企业家创业精神,负有扶贫攻坚社会担当责任
河南是一个劳动力充足的省份,为了增强就业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与之相关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而承接这些带有附加值且拉长产业链条的加工产业或产品的主力军恰恰是中小企业。有些县返乡创业的达到上百家,形成了很有规模的产业园区,极大地推动了中小企业丛生式发展,让众多的小企业扎根于市场,这些企业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多到强,共同支撑一个区域的持续良性发展。同时,中小企业丛生式发展可以培育和营造出企业家创业精神,能够更多更主动地寻找机遇、对接市场需求,保证就业,使本土消费者享受到GDP外溢的效用,维护社会稳定,义不容辞地能够担当起扶贫攻坚任务,使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攀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对河南省经济模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四、积极服务,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强化服务理念,主动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贴身式、保姆式、个性式的服务,不打折扣地落实好政策规定,特别是实行定向的优惠政策和普惠性的降费政策,解决返乡下乡创业普遍遇到的融资难,信息、人才缺乏,办事难、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设立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担保资金等。地方政府应该把返乡下乡创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各种手段,培育引导返乡下乡创业者,成为扶贫攻坚发展经济的骨干力量。
李燕燕写于2017年4月2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