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刘占军: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信息来源: 暂无 作者: 暂无 发布日期: 2017-01-12

201717日,中原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中原发展研究院创新奖评选暨中原发展青年论坛”上,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刘占军 发表的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

中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中原经济本身的问题,实际上是整个国家层面上的问题。郑州作为国家级的经济中心城市,本身就体现了河南和中原经济区在全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而不是说郑州真的就在全国的城市中有多么突出,实际上与中原经济整体的发展在全国的格局中所占有的关键性的地位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在此情况下,对于中原经济发展过程的问题来探讨新的思路和发展策略,意义非常重大。

在这些年的研究过程中,河南在整个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实证性的研究。在决策领域的研究,现在不仅仅在本省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影响力。正是因为河南的理论界、研究咨询界都把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直接服务于政府的决策、直接服务于教学的实践和整个产业经济发展的推进,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尽管理论本身不会实现理论上的一些突破,但是在实证的研究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成就,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就个人的工作实践经历,简要地就关于产业创新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因为这些年来,就整个产业领域进行集聚化的创新,无疑深圳在全国的前列。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深圳经济增长质量、产业转型的进展、还有企业发展的规格都是全国领先的,在领先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学、研之间的互动。我经历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深圳整体的发展过程。在90年代中期,我在国务院研究中心在深圳市设立的综合开发研究院工作,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研究两个事情:一是政府的政策,二是产业的发展。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时和企业在进行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方面时,与学者和研究咨询机构之间的互动非常紧密。由于这种紧密,使得发展的路径比较清晰,少走弯路,脚步更坚定。综合开发研究院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确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个重要的作用又与什么方面有关呢?

1.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它并不是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它是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独立机构也使其在整个政府政策的研究方面,一方面具有前瞻性,另一方面可以批判政府在整个政策制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国际间的交往相对来说比较多,所以,对于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引领性的分析视野相对具有前瞻性,因此在给企业做战略性的引领分析和规划的时候,也都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进行讨论和研究。把企业所反馈的问题及时地跟政府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产、学、研的互动不断加深。

2.政府职能界定清晰。深圳在这些年的产业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于政府职能的界定是比较清晰的。因为在起步的阶段,政府在税收和相关的基础设施的硬件、软件方面提供的支持非常多,使得企业可以在物质层面上相对低成本地进行运营。这是当时深圳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形成全国的资金池,很多企业都在那里进行投资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本世纪初的时候,整个产业转向整体产业配套的引领。由于重视了整体产业配套的引领,所以深圳体现了非常重要的特点,在深圳要发展的每一个产业领域,对配套领域的支持比对龙头企业的支持还要大。这是这些年深圳产业政策引导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010年左右,深圳又开始做了一个新的转向。在产业引领过程中由原来的“三来一补”、“两头在外”逐渐地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最严重的问题是人才问题。于是深圳又在全国对于人才的吸引给予了非常强大的人才吸引政策。到目前为止,在全国,深圳对于专业领域的人才的支持政策还是最优厚的。

2015年以后,深圳整个政策主导的方向又开始发生新的变化。由于各地都在争人才,深圳在这种情况下,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进入基础研究后,明显感到张力不够。所以从2015年开始,深圳开始全面地进行发力,不仅仅是要引进外来的现成的人才,而且要引进培养人才的高校,特别是对国际领先大学的引进,不是一般的、泛泛的引进,而是一个学院的引进。通过这种引进形式,使得现在已经有10家左右在全世界都相当知名的高校在深圳落户,进行研究型大学建设。通过这种建设,在基础领域方面,解决“短板”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好处是在每一个层级发展过程的发力点都是实用主义,同时又有非常清晰的路径。这种实用主义一步一步地延伸到基础领域,延伸到长期的发展领域,所以每一个阶段的重点非常清晰和突出。由于重点非常清晰和突出,所以每一个时期深圳都在整个国内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对产业的路径发展来讲,在全国都是比较高效率的。

3.具有产业挤出效应。由于深圳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空间,产业发展空间非常狭窄、非常有限,在1949平方公里的这样一个县域范围的土地之上,创造了将近1.9万多亿的国民生产总值。前年整体的全口径税收是7500亿。对于中央的贡献是4000多亿,地方财政收入是3500多亿。那么扩展这个区域到底有没有好处?实际上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重性,当整体成本不断地提升,整个领域资源集聚足够庞大,必然要有挤出效应。在挤出效应下,留下的一定是相对高端的,是引领性的产业。挤出的一定是不断需要往外扩散的产业,这就造成引领深圳的产业必须往高端走。所以在深圳,现在整体上就两个基本的方向:

1)技术创新方面必须有前瞻性,必须往前赶,否则终将失败。在技术创新方面,现在深圳的企业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危机感,它们不仅要考虑现在,更要考虑未来。包括研发周期非常长的医药企业也是一样,因为医药企业研发一类新产品,至少得有15年左右的周期。那么在这一个周期过程中,医药企业如果不研究,它就非常清楚知道至少在深圳是生存不下去的。在一个高成本的区域,只有往高端走、进行引领才能生存。

2)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如果没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简单的循规蹈矩进行发展,仍然不可能有未来,因为成本太高了。因此在集聚的过程中,通过市场的不断培育,市场生产和经营成本的不断提升,挤压着产业不断地往高端进行发展和提升。这实际上是双层的现象,这种现象当然对深圳很多产业包括很多低端的产业,形成了非常大的挤压,但是并没有阻碍深圳整体发展的步伐,这是因为通过这种挤压使得自身必然迸发出危机感,不是短期的危机感,而是长期的危机感,使其要有非常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和创新策略进行支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深圳市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最近设立的人才问题,因为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是如果人力资源的成本过高,那么就会阻碍整个产业的发展。所以,最近专门成立了一个一千亿的人才廉租基金,支持人才在深圳安居乐业。这也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的体现。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巨大的差距是没有办法直接解决的。最初差距一定是越来越大,最终只有靠不断产业集聚产生溢出效应,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各地的政府都能够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重点突破方面提供很好的政策支撑,同时和企业以及学术界进行良性互动,实现各个阶段重点支持的政策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路径清晰,则一定会促进河南的经济发展。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