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中原发展青年论坛】农业供给侧改革及土地流转研讨会|论点一

信息来源: 暂无 作者: 暂无 发布日期: 2017-03-25

3月24日,由中原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原发展青年论坛——农业供给侧改革及土地流转研讨会在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象湖校区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推动省内青年学者对中原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青年学者学习交流的平台。我院院长耿明斋教授出席此次会议,省内众多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讨论会,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热烈地讨论。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及土地流转,由第一届“中原发展研究院创新奖”二等奖获得者、河南师范大学杨玉珍副教授作为该论坛的主持人,召集省内在该领域的相关专家青年学者来此讨论。

河南工业大学李铜山教授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问题》的主要报告,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主要任务、操作方略、误区规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理解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农业产业从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围绕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产品加工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供给结构对消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数量、品种和质量多个方面更好地契合和满足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需要,扩大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有效供给,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进而拆除“价格天花板”封顶和“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和挤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概括为“一调一提一促一去一降一补”,即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操作方略应循着“登峰造极”的总思路,所谓“登峰”,就是要登上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品类、质量和品牌的高峰;所谓“造极”,就是要造出满足国内外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极品。具体的讲,必须从生产、加工、销售等三个环节上齐抓共赢。生产环节变重数量为数量质量并重、变传统生产方式为现代生产方式、变面向大众为面向特殊消费群体、变小规模分散经营为农业规模经营、变传统生产为清洁生产、变低效低端低质量低保障的农业为高端高效高质量高保障的农业。加工环节要变惯于粮食贮藏为惯于粮食加工、变传统加工技术为高新加工技术、变行业分散为行业集中、变面向国内一个市场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销售环节变由内向外的销售为由外向内的营销、变先产后销为先销后产、变店面销售为电商销售、变薄利多销为厚利少销、变间接销售为直接销售。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应规避 “粮食不重要论”、 “压缩粮食论”、“紧缩内需论”、“新计划经济论”、“农业结构大调整论”、“简单加减法论”、“需求管理次要论”七个误区。

河南工业大学李铜山教授

郑州大学商学院沈琼副教授做了《深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报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更要求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与现代农业匹配,实现农业经济最大化效益。从国外经验来看,在城市化水平超越50%的阶段,农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将会变得非常突出,处在必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口。因此,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农民尤其是青年职业农民的培育。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7.35%。比较遗憾的是,我国农业尚未实现现代化,却面临着农村劳动人口老龄化、兼业化、后继劳动力不足的严峻挑战。农业部数据显示,2016年,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0%以上。80、90后新生代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提高,受农村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限制,76%的新生代农民学成后弃农进城,85%的新生代农民从未种过地。新型职业农民不足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因此,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最大化效益,必须让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新型职业农民要持续扎根农村,在现代农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和获得较高收入,还依赖土地、农业技术、农业金融和保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补贴政策等措施的配合发力。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新型职业农民集聚,探索建立相互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体系,不断增强其综合实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社会环境、制度环境、教育环境,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健康持续的成长发育,农业才能后继有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深入推进。

郑州大学商学院沈琼副教授

河南省委党校经管部宋伟副教授做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的报告,宋教授指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在于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提高农业附加值。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要求按照需求结构的变化来调整农业供给结构,形成规模效应,其实施主体是家庭农场。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求农业供给从低端向高端转型,要求农户必须有专业性知识,其实施主体是专业大户。提高农业附加值要求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价格,其实施主体应是涉农企业。为了保证农业供给侧改革三个方向顺利实施,必须做好土地改良工作以提升土地的质量,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全面提升经营者和企业素质,营造优良的农产品市场环境,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经营。

河南省委党校经管部宋伟副教授

安阳师范学院张良悦教授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及其路径》的报告,张教授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重点内容,是2017年一号文件的主要任务与目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与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主体与产业体系,形成农业发展的新动能与新业态,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民经营收入。具体地包括对大宗农产品进行去库存,调整粮食供给,解决供需错配;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在质量安全上的需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新的发展业态;实施绿色生产,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的内容。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认清楚农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解决的主要任务及其方式具有明显的特征,在经济起飞或者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粮食问题”,而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则表现为“农业问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的两大关键是解决耕地细碎化与生产的兼业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问题”阶段的发展问题,不能再用“粮食问题”阶段的政策来解决,必须构建与收入阶段相适应的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关键,规范的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和产业化的根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家庭农场的内生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家庭农场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应以职业主导形成规模经营而非资本主导下形成,依靠制度创新作为家庭农场生成的根本保障,将农村居民分层与脱农作为家庭农场生成的着力点,依靠土地整治(合并)与土地资产置换等配套措施整体推进。

安阳师范学院张良悦教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万举副教授做了《明晰产权约束,分类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报告,万教授指出顺利展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继续推进农地权利结构变革创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些都绕不过产权与产权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产权本身是多维的,而对集体产权的约束或环境制约也是多维的。产权环境制约随经济社会而变化,造成农村集体产权的实施方式是动态多变的,在变动中的产权收益及其分配自然难以保障。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离不开农地权利结构变革,必须在明晰集体产权尤其是农地产权的基础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后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必须以权利制度创新为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农地权利结构变革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策略是“顺势分类”。“顺势”指顺应全球化趋势、在WTO框架下参与国际竞争,走出国门统筹发展农业。“分类”指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能运用单种模式或单种路径,应考虑到复杂的历史与现状,差异巨大的区域特性等。大体而言,应分类推进:以粮食主产区为核心的区域类别划分实现农业现代化,关注产出品;以提质、增收为目标的生产生活方式类别划分实现农业现代化,关注发展效果;以动力、主体为依托的技术和制度创新类别划分实现农业现代化,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虽农地产权约束永久在,但农业创新发展靠自身。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万举副教授

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李晓沛副研究员做了《关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以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为例》的专题报告。国内外经验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加快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拓展农业服务功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临着农业谁来经营、农村谁来种地、农业生产谁来服务、农民增收谁来带动四大问题。农村产业融合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要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将试点示范县(市)分成六个类型:农业内部融合型、产业链延伸型、功能拓展型、新技术渗透型、多业态复合型、产城融合型。河南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渐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速冻食品及面制品加工出口基地,以漯河、许昌为重点的肉类出口基地,以郑州、开封为重点的大蒜出口基地,以南阳、三门峡为重点的食用菌出口基地。尽管河南省农业特色突出,产业融合态势良好,但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上也面临农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人才不多等问题。以温县、商城县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点示范县为例,探讨了产业培育和机构组织体系培育等推动农村产业融合路径。

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李晓沛副研究员

中原发展青年论坛特公开征集论坛主持人。为充分发挥该平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交流思想、引领学术”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服务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目标,决定自 2017年春季开始,启动《中原发展青年论坛》拓展版——中原发展青年论坛之专题论坛。专题论坛形式自由,频次与规模灵活选择,但务求每次主题鲜明,讨论深入,要求与会人士有真知灼见,直抒胸臆。为了持续做好论坛,特公开征集每次论坛的主持人。论坛主题和参加嘉宾由主持人负责,其他研究院负责。

中原发展青年论坛立足于讨论真问题,参与真讨论,这里没有权威,只有真知灼见和坦诚相见。望能不见不散,不吐不快,不尽兴不归。

联系人: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 朱世欣

电话:18638205747

Email:1220599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