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点

贾明德:正确把握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定位、取向和节奏

信息来源: 暂无 作者: 暂无 发布日期: 2017-01-03

2016年12月24日,由中原发展研究院、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自贸区建设与中原都市化发展论坛在开封举办。围绕自贸区建设与中原都市化发展,与会多位专家学者就包括河南在内的全国自贸区建设的经验、特色、问题及与中原都市化发展的关系等进行深入交流。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贾明德教授 发表的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

中国正式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以来,各地起草的总体方案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政府推动的扩大开放的措施是一脉相承的。在上海率先建立第一个国内自贸区以后,内陆地区就非常关切并期盼着自贸区在本地区的落户与建设。但是从申请的提出到总体方案的制定,以及审批结果下来以后如何建设,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从我的观察来看,中国现在在建的包括正在制定方案的自贸区,方案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就是说现在制订出来的这些总体方案的草案,只是对过去促外贸、促投资的一些措施一个延伸。似乎要拿出更有突破性的东西或者制度上的创新很难,为什么这么难呢?我总结是中国自贸区在没有这个原样可复制的情况下变样了,然后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问题。我今天介绍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定位,第二个是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取向,第三个是节奏。

1.自贸区建设的定位

中国自贸区建设怎么样定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定位不准的话,会带来几个后果:第一是建设的难度很大;第二就是建设起来以后不伦不类,解决不了中国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就是和国际不接轨。

自贸区建设如何避免过犹不及的问题:如果自由程度不够,不能够和国际接轨,不能分享国际分工的收益,就不能享受比较成本的利益;但是若过度开放的话,比如超国民待遇,外国不买账,还会损害了国内同行业的利益。所以,回顾一下国际自贸区的本来面目很有必要。这一段时间我们总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把这句话演绎了一下:我们只有回到它的本来面目才可能坚持到底,才可能避免虎头蛇尾。

历史回顾。自贸区建设到现在有400年的历史,从16世纪的地中海开始出现,到现在有1200多个大小不等的自贸区,这些自贸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沿海的,第二类是沿边的,第三类就是内陆型的。那么,内陆型自贸区到底怎么建?国际上并没有可供学习、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巴西玛瑙斯自贸区,1967年的时候设立,一度影响很大,但是它现在也在衰落。所以建立自贸区对地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而且早期建立的自贸区几乎都在人烟比较稀少的港口港区建设,建设成本低廉。但是现在,由于港口港区在中国人口密度这么大的情况下,已经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要划出一片特殊的区域实行特殊的政策,会付出很多机会代价。

经验借鉴。国际上现在比较好的自贸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内容比较单一,比如说主要是贸易,因为这个自贸区不是处理一个国家内部的,而是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通过这种自由贸易来实现比较成本的利益。所以说一般现在这些做得比较好的,像香港、新加坡、鹿特丹,主要还是以贸易为中心,即使涉及到投资、金融、服务业的其它领域,甚至说涉及到政府的问题,都是和贸易有关的。

还有一个特点,是在规范贸易的同时,规范的基本领域是关税。在传统上国家管理边境主要的手段是关税管制:通过特殊区域里关税的优惠,通过自由贸易来实现比较成本的利益。因为中国的自贸区发展到现在也复杂了,所以中国又并列地提出来这样四个方面: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国际化,更重要的一点是政府的职能转换。这样一来,中国的自贸区建设就被赋予了与别的自贸区不同的或者是更多的内容,使得建设的难度加大。所以我认为第一点定位就是要回归本真:自贸区到底是什么?现在自贸区一个很响亮的提法是可复制、可推广,那么国际上现在成功的自贸区建设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定位的时候,首先是复制成功的自贸区的经验,先学像,再创新,再发展。定位的时候,不能赋予它过多的任务、过多的包袱,使得建设难度加大,最后导致没有结果。

2.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取向

国务院推进自贸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到自贸区建设的取向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家战略,比如现有的11个自贸区各有特点并担负着国家经济、政治布局里的某一项战略。但是我认为不管是对外开放还是深化改革,都应当是市场经济取向,而不能用非市场的办法来推动。虽然自贸区是由政府发动的,但是用非市场的办法是创造不了市场经济制度的。现在有些先行的省市已经提出用绩效倒逼的办法,来迫使地方或者是部门拿出来成套的集成的制度。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像特朗普要退出TPP,中国入世15周年美、欧、日联合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美欧环大西洋谈判破裂等,实际上都有一个对外开放的问题。我认为由于涉及到开放和保护的平衡,对外开放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对接,对接什么呢?首先是对接WTO。我们曾研究过WTO的规范,而TPPTTIP这些组织,包括中美投资谈判,并没有超过这个范围。接着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里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两个方向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定要坚持这个方向,推动一些措施不能过度使用一些非市场的办法。

3.自贸区建设的节奏

这三年时间里有311个自贸区将要挂牌正式运行。从数量上来讲,规模很大,速度很快,我认为自贸区建设有一个掌握节奏的问题。现在中国自贸区的建设节奏过快,这样推动的结果可能是虎头蛇尾,最后难以下台。

(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