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纵览

【河南日报】耿明斋:促进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7-12-08

本文选自《河南日报》2017年12月7日第06版《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发言摘要——乡村振兴 河南该如何做》,我院院长耿明斋教授谈:“促进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原文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7-12/07/content_206132.htm

当前,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已经开启,农村发展滞后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更为紧迫,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背景,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步入了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快车道,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与聚集,城镇数量迅速增多、规模急剧膨胀、边界不断拓展。这自然也带动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成为非农产业领域的主力军和城镇常住居民,大量现代科技、时尚产品、服务项目等现代元素源源不断地输入农村,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乡村居民在分享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同时,也累积了很多问题。比如,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空心村现象日益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生源流失,学校功能折损,留守儿童教育成为问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到位,农村人居环境堪忧;土地使用权分割严重和流转不畅,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化受到挑战;虽然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缓解。总之,与高度现代化的城镇相比,农村的差距反而更大了,乡村振兴迫在眉睫。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促进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用动态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解决农村发展问题。过去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人被固化在土地上不能流动,土地被固化在粮棉种植上不能转换。改革开放后,用劳动力转移和土地用途调整的动态方式来解决发展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习惯于用静态的方式考虑和行动。比如,一说到要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质量,就想到增加农村校舍投入,派教师下乡等等。其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根本上是要达到两个基本目标,一个是提高农民收入,二是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这都要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为前提。最好的途径是用动态的方式,将农村发展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通过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知识产权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来解决。

其次,要突出解决几个基本问题。一是探索大幅度降低经营者成本的方法和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土地流转和发展家庭农场式的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化;二是研究探索不改变用途前提下农户宅基地市场化交易的可行性,以实现土地增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城市资本流入农村,助推乡村振兴;三是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城市尤其是县城,加大城市尤其是县城普通学校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推动农村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撤并整合,满足农民子女及农村留守儿童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