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纵览

【南方日报】耿明斋教授受《南方日报》采访:临空经济赶超北上广 新“郑州速度”再造一个郑州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7-09-06

2017年9月4日,《南方日报》头版刊发耿明斋教授采访《临空经济赶超北上广 新“郑州速度”再造一个郑州》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09/04/content_7665530.htm

人口大省

“高铁+航空”撑起发展引擎

“航空经济是河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河南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资源粗放型经济增长难以为继,转向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利用“高铁+机场”发展枢纽经济,打造经济新增长极和开放发展新门户。

郑州不靠海、不临江,但拥有完善的陆路交通体系。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2012年户籍人口达到1.05亿人,为航空经济发展提供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客源支撑。

机遇在2010年到来。这一年,富士康有意落户郑州。为了让富士康获得通关运输的优惠和便利,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于当年7月份申建综合保税区,10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前后历时仅3个月时间。这被称为“郑州速度”。

在当年11月份富士康正式签约后,郑州再一次展现了“郑州速度”,仅用7个月就为富士康建好了20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300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当时郭台铭对这个速度感到很震惊,也很满意。”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说。

富士康投产的第二年,2012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34%,工业总产值达到1256亿元,成为河南省首个产值突破千亿的产业集聚区,更带动河南外贸出口成倍增长。

短短几年,航空经济成为河南发展中原经济区的着力点。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

“经过60多年发展,郑州主城区的面积才达到450多平方公里,建设航空港区相当于再造一个新郑州。”河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说。

从无到有

4台苹果手机3台出自这里

10年前,带领郑州GDP增速超全国的是煤炭、水泥、电解铝等重工业,但近5年郑州实现经济规模连跨3个千亿台阶,靠的却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爆发式增长。2016年,郑州七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2294.9亿元,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首次超越高耗能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值达49%。

对此,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培育大产业的贡献居功至伟。以智能终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电子商务、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维修、电子信息、现代服务“八大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2016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2亿元,是2010年的22.5倍,在郑州市经济增量中的贡献率从2010年的1%左右跃升至2016年11.7%;进出口总额482亿美元,占河南省的67.6%;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899亿元,占郑州市的93%,河南省的73%。

“就电子信息产业而言,富士康起到了‘无中生有’的作用,以一家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形成。而且它培育了大量的技术工人,会慢慢跟郑州产生粘性,有助于产业集群的壮大。”耿明斋说。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富士康的到来,使原本没有手机产业的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基地,酷派、中兴、正威、天宇等182家智能终端整机及配套企业已签约入驻。2016年该区智能手机产量2.58亿部,其中苹果手机1.26亿部。全球每销售7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产自这里;全球每销售4部苹果手机,就有3部产自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