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纵览

【开封日报】2017年3月22日第4版——详细报道中原发展研究院有关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的研究成果

信息来源: 暂无 作者: 暂无 发布日期: 2017-03-22

【开封日报】2017年3月22日第4版——详细报道中原发展研究院有关推进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的研究成果

文章链接:http://www.kf.cn/kfrb/html/2017-03/22/content_308624.htm?from=groupmessage

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的重大决策,提出率先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1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推动下,在开封、郑州两地共同努力下,郑汴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无论是在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家战略中,还是在河南省“十三五”规划、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和省委共识的背景下,如何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打造郑汴一体化升级版,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郑汴港协同发展

建设组合型大都市区

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和郑汴一体化的发展,逐步拉近了郑汴之间的距离,使郑州、开封和航空港这三个点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撑的空间格局,被学界形象地称为郑汴港“金三角”。

“以郑州为核心,融合开封,结合周边城市,最终形成一个大都市经济区。这将是河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已经实施了10年之久的郑汴一体化战略正是这一发展结果的前期阶段。”作为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首倡者,郑汴一体化发展一直是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关注和思考的重点问题。特别是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受聘为开封市政府新型智库后,耿明斋率领研究院专家团队对郑汴一体化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郑汴一体化取得了很大成就,现在我们需要进行的是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研究,就是寻找并破除阻碍发展中的问题。”耿明斋说,郑汴港之间的协同发展及一体化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市场整合和平衡发展的问题。从空间集聚的规律上讲,郑汴港协同发展本身就是未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省委、省政府近10年来不断推动郑汴一体化发展,特别是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郑汴港协同发展格局。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专家研究发现,当前妨碍郑汴港协同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缺乏统一郑汴都市区规划、财政支出之间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方面的地区不平衡、土地利用政策方面的地区不平衡和周边城市的竞争。这些问题导致了郑汴两地公共基础建设的巨大差距,并形成了公共基础设施在诸多方面的不衔接。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否则郑汴港之间的协同发展将无法付诸现实。

耿明斋认为,要实现郑汴港协同发展,形成发展合力,要从制度层面制定好相关的具体政策,突破现有地区协同发展的障碍,打破区域成员间行政分割、追求各自利益的现状。在郑汴港经济发展中,要通过搭建好的区域间合作平台,为郑汴港的协同发展创造条件。

郑州、开封和郑州航空港区有着各自的经济发展特点,应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实际,制定协同发展的统一规划,明确各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目标。归纳起来,可以用如下几句话表述三者各自的功能定位:郑汴港所覆盖的郑汴一体化区域为以郑州为中心的组合型大都市区(涵盖郑汴焦新许五市)的核心区(或称郑汴都市区),郑州着力发展为内陆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研教育文化中心等高端要素的聚集地;开封通过产业的创新和组织,实现文化、饮食和旅游资源进一步的产业化发展,使开封成为组合型大都市区的重要支点及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物流、会展、养老、现代制造业等功能聚集地;郑州航空港区发展为内陆地区大型航空枢纽、综合性现代交通中心、全球航空货运中心、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地。

要实现郑汴港协同发展,还需要建立跨行政区的组织协调机构和协同发展机制,可以借鉴长三角地区城市协同发展的机制,构建郑汴港区的协同发展机制。第一层是每年一次的省、市主要领导出席的定期会商机制,决定合作方向、原则、目标和重点等重大问题;第二层是各市、区主要领导主持的座谈会,落实第一层省、市领导部署,协调推进区域重大合作事项;第三层是部门间及行业间的合作机制。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决策——执行——协调”的多级联动、有机协调的合作运作机制。

在实现城市功能对接方面,开封要发挥优势,突出城市特色;承接郑州和港区的城市功能,比如分流郑州行政服务职能、公共服务设施、电信与金融职能、部分生活居住功能以及完善开港经济区和开港经济带建设,分流郑州航空港区的功能;共享郑州和港区的城市功能,比如外部交通网络、教育与科研平台、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

打造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充分发挥郑汴之间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促进成果转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开封提出的这一战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并被纳入到河南省“十三五”规划中。

什么是产学研结合?耿明斋说,产学研结合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三个技术创新主体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价值目标,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原则,由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工业成果,从而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最为典型的产学研结合的成功案例就是美国的“硅谷”。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程系主任和工程学院院长、人称“硅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学术界和财富界理当结成伙伴关系,始创“硅谷模式”。依靠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校方对产学研合作的鼎力支持,“硅谷模式”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与工业界的紧密联系反过来也促进了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的进步。“硅谷模式”标志着产学研结合模式的诞生。此后,印度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等纷纷效仿。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要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以创新为先导,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那么,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

根据规划,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建设主要依托开封市高校园区、职教园区和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目前,开封市高校园区、职教园区内已有20多所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已有10所高等院校和6所职业院校入住。

耿明斋建议,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要在区域空间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身功能定位,将其置于大郑州都市区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定位为区域发展的“四带一廊”,即全国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的示范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节点功能的延长带、大郑州都市区区域连绵的核心都市带、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拓展带,成为推进郑汴一体化升级版的核心走廊。在目标定位上,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建设顺应集聚发展态势,谋划“一园四平台”的战略实施方案,规划建设大学科技园,积极构建综合研发、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引智与科技“双创”四大平台,逐步推进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建设。

“就目前而言,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发展虽有一定基础,但目前存在着企业尚未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产学研三方未能有效对接、融资渠道及环境尚不能支撑产学研顺利结合、体制机制构建与外部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耿明斋建议,一是创建大学科技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产学研结合高地;二是搭建综合技术研发平台,提高研发水平;三是构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强成果孵化及推广运用;四是创新人才引智平台,吸引人才集聚;五是建设“双创”平台,助推产业培育。

加强自贸区建设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自贸区是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拥有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等推动跨越发展的有利条件。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下辖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给郑汴一体化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河南自贸区获批后,耿明斋等人以《加强自贸区建设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为题撰文指出,河南自贸区的获批直接将我市推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建设自贸区有利于激活发展动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高效率的营商环境,促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加快各类特色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自贸区是开封获得的一个重要对外开放平台,是开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步伐、实施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对全市产业补短板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自贸区释放的发展红利将进一步凸显,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乃至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必将成为开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将成为开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有利于促使开封打造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贸区将成为带动开封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增长极,使开封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开封要强本固元、扬长避短,培养差异化优势;补齐短板,积极融入全球高端产业发展大盘子;创新发展理念(法无规定皆可为),培育内生动力。

开封应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改革,主动适应全球化经济治理的新趋势和新格局。结合中央对河南自贸区打造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积极推进郑汴港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交通方式互补互联、物流信息共享、产业差异互融、结构栉比有序的大综合枢纽中心。

开封要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积极对接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深度融入自贸区建设,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国家对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的定位是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开封是八朝古都,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开封的重要产业,开封市应结合自贸区建设这一契机,重点引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旅游企业进驻自贸区,实施“招大带小”战略,吸引更多中等规模企业进驻自贸区,提升开封旅游知名度,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另外,要结合开封自身产业状况,引导本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及域外加工企业进驻自贸区,依靠河南自贸区交通枢纽建设的契机,对接郑州航空港,发展高端农产品加工出口。依靠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和投资贸易便利化环境,引导本市制造业积极进驻自贸区,加快工业产品出口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依靠河南人口优势,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设开港经济带

打开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在开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河南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开港经济带。开港经济带主要是加强开封市及开港大道沿线县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国际陆港的经济联系,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带。

作为郑州之外离航空港区最近的城市,20151228日,开封直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快速通道——开港大道正式开工建设。这条总投资19.4亿元、全长57.3公里的一级公路,将为郑汴港金三角画上坚实底边,加速郑汴一体化升级版的打造。郑州航空港是河南与世界对话的一个窗口,与航空港对接,一定程度上等于开封迎来了与世界对话的新平台。

耿明斋等指出,开港经济带属于郑州航空港区的外围辐射区。该区域产业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开封现有产业因航空港区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港区软硬件改善、交易成本下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而进行扩张或转型发展的产业,另一个是与港区主导产业相配套的上下游关联型新生产业。

根据目前郑州航空港区产业发展,在制造业方面,主要有电子信息产业的智能终端配套、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加工三个制造产业有溢出需求,开港经济带应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企业龙头,发挥带动效应;加快构筑生物医药产业链,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完善精密机械发展规划,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在服务业方面,开港经济带服务业建设要合理选择主导产业,注重服务产业规划的阶段性和可持续性;错位发展,分流港区物流商贸服务业;优化服务环境,带动科技产业园和保税物流园建设;引入创新资源,形成经济带科技研发基地;发展高附加值生产服务业,推进开港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汇集人流,优化环境,开发商贸、旅游、休闲养生等生活服务业。

开港经济带有两大重点新生产业可以发展,一个是飞机零部件制造业,开港经济带应引进国际大型飞机零部件制造商,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拓展航空产业,以飞机大修厂项目为契机加快培育优势企业和产品;另一个是观光农业,开港经济带要借鉴荷兰库肯霍夫郁金香公园等的发展经验,利用独特的中原文化优势和临近航空港的优势,做好高端旅游商贸休闲业规划,积极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临空国际休闲区、中原文化展示区、旅游休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