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上午,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高保中为中国建行济源分行年轻干部作“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演变与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着力点”的专题报告。
一、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特征
高保中院长指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深刻调整和转型时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应对复杂国内外环境的必然结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首先,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在外部环境多变、内部调整深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从过去依赖高速增长的阶段,逐步转向追求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这一增速换挡并非单纯的增速放缓,而是体现了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政策导向。这种变化对经济治理、政策实施以及市场主体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应对长期挑战提供了空间。
其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随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作用日益突出,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实现更高附加值。同时,消费升级驱动了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推动供给结构的持续优化。这种调整不仅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也为未来创造了更多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
第三,绿色发展成为主线。受“双碳”目标驱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逐渐从理念转化为实践,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崛起,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正全面重塑经济发展的模式。绿色发展既是国内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方向,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
此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内部挑战的交织,进一步凸显了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外部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形势复杂,给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压力。内部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仍需通过持续改革和政策优化加以应对。这种内外压力使得中国经济需要在应对短期波动与推动长期结构性调整之间寻找平衡点。
总结而言,当前宏观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中国经济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的方向。这既为应对挑战提供了清晰路径,也为未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着力点
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需在稳增长、防风险和促创新之间保持平衡,以实现短期稳定和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高保中院长指出,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和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点,通过精准的政策引导和有效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迈向更高水平。
首先,稳增长仍是核心目标。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依然是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通过扩大内需、优化投资结构和激发消费潜力,稳增长政策将有效应对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并为国内经济创造新的增长动力。这一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保持适度灵活,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为稳定的运行环境。
其次,风险防控是重要底线。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和金融风险等潜在隐患需要得到妥善处理。政策应在风险防控与稳定市场之间寻求平衡,通过强化金融监管、优化债务管理和规范市场秩序,确保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不仅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底线要求,也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再次,创新驱动政策将是关键。中长期政策应更加注重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技术领域突破,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将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深化产学研协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此外,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政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可以有效缩小区域差距,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在城乡关系上,通过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构建更加公平和高效的城乡资源配置体系,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三、国际与国内协同发展
高保中院长指出,推动国际与国内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和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下,中国需通过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首先,深化国际合作是关键。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际经济秩序重构的背景下,中国需通过扩大开放和提升国际化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以多边主义为原则,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是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路径。同时,通过深化与全球产业链的互动,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中国将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其次,国内市场是国际协同的基础。高保中院长强调,中国经济的内需潜力巨大,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重要支撑。通过释放消费潜力、优化投资结构和深化供给侧改革,中国可以在巩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通过国际贸易、技术合作和资本流动实现更广泛的双循环。这种内外兼修的策略,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主动权。
此外,科技和产业协同是未来重点。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竞争愈发激烈,中国需通过国际合作促进科技领域的开放创新,同时加强自主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确保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中国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质量,也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创新成果和合作机会。
最后,政策的协同性至关重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中,政策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尤为重要。通过完善贸易政策、优化跨境资本管理和提升国际市场规则对接能力,中国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维护经济的稳定性和开放性。
国际与国内协同发展不是单向选择,而是双向互促的战略。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既需巩固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基础,也需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为实现长期繁荣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