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宋智勇:坚定高质量发展道路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2-11-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意味着,从现在到建国一百年这段时间里,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核心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一个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又是“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处于国家区域中心,是中部地区的旗舰,我省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不仅关乎着近一亿河南人民的福祉,而且关乎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我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河南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五,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连续性突破,中原更加出彩迈出坚实步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省人均经济总量偏小,城镇化率偏低、经济结构偏重、创新能力偏弱、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资源和环境压力仍然过大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此,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关键在于将全省的工作重心放到中共河南省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锚定“两个确保”上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高领导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对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举措、重大工作的领导,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根本保证。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胸怀“两个大局”、政治素养过硬、懂得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理论、掌握经济发展基本技能、具有宽广眼界和担当精神的干部队伍,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核心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二十大再次强调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重要思想,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路径。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基础,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力,激发经济潜能。因此,要按照二十大提出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所有制基础,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流砥柱作用,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市场、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市场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坚持竞争中性原则,打造公平便捷营商环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必须坚持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深入贯彻省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以着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炼一流创新课题、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加大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水平,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带动社会资源向创新链的各个环节聚集,强化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将资金与人才向我省亟需的功能材料、超级计算机、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育种等基础理论研究倾斜,强化基础理论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广辟科技创新合作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高地、重点实验室、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外脑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超常规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发挥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决定性作用,依托技术交易市场实现弯道超车、提升在全国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培育科技创新龙头,依托优势学科和优势产业培育科技创新集群,以打造科创龙头为主要抓手,进一步突出优势领域在全国的地位,形成以点带面、梯度合理、链条完整、规模突出的科技创新新格局。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必须以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支撑。坚决贯彻二十大强调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一方针,以繁荣的实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坚强支撑。坚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推动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加大力度提升能源、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产业层级,推动这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通过补链固链强链形成良性发展新格局。强化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形成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培育壮大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为动能转换和抢占未来制高点奠定良好基础。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龙头,建设数字河南,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用数字化为产业发展赋能,推动产业业态转型升级。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必须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是挖掘内需潜力、增添发展动能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既有互相促进的一面,也有互相矛盾的一面。要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加快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就业市场、金融市场,促进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市场运作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性的公共服务需求。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要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矛盾的根本途径,要更加重视改革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同性,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为创新拓宽道路。以营商环境建设为主要抓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改革和破除妨碍市场发挥作用的各种体制性、制度性障碍,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一切活力竞相生成,让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为目标,推动制度型开放迈出更大步伐,不断加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力度,统筹推进空中、陆上、网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四路协同”集聚发展的对外开放态势,以高水平“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多式联运发展为核心,不断放大开放通道优势。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要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一带三屏三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建设生态强省。深度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开展低碳型社会创建,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管理体制,提升监管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科学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市场化路径,发展生态保护产业,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探索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让生态友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