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智库成果】苗硕:中美战略性贸易战问题解析及中国的应对政策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8-07-26

34BC

 

【摘 要】特朗普时期,中国被定位为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通过贸易战的方式打击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拖慢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的步伐,目的是全面阻止中国的崛起。根据以往美国对欧共体、日本以及苏联贸易战的经验教训,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最终会突破经济金融领域,甚至扩展至外交、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实现多维打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非完全市场经济,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导致市场较为脆弱,很容易使贸易战所带来的外溢性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当前不能低估贸易战的影响,要从经济、金融、汇率及外交、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做好应对之策,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把实现自主创新以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增长新支点。

一、何谓“贸易战”?

贸易战是指当各国试图用贸易的方式来惩罚其他国家的时候而发生的战争。其中进口关税配额(税收)和出口补贴是政府影响贸易的最常见的方式,也是贸易战中最常见的武器。打贸易战最终会导致“损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历史上,美国先后与欧共体(欧盟)、日本和苏联进行过贸易战,而最为典型的当属美国对日本以及苏联的贸易战。美国利用自身当时强大的综合国力,使用了多维打击手段与上述三个经济体发动了贸易战。

20世纪60-90年代的30年间,在与日本的贸易战中,美国除使用进口限制外,还通过贸易、金融、汇率等手段对日本进行了多维打击,并迫使日本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使日元升值减少与美国的贸易顺差,日本政府为了对冲贸易战的影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造成了日本的地产泡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战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同时贸易战也没能阻止日本诸如汽车产业、电子产业等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对美国而言,贸易战导致了汽车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受损,消费品价格上涨。总之,贸易战短期内可以减少美日贸易逆差,但长期看,两国的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比较优势是贸易逆差的驱动因素。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与苏联的贸易战中,与美日的贸易战相比,贸易战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多维式打击,更综合了外交、政治、文化等更为广泛维度,可以说双方的博弈突破了经济领域。美国针对苏联经济结构与体制的弱点进行突破,通过外交、政治、文化多领域的配合,最终在贸易战中取胜。但是,美国在此次贸易战中也承受了相当的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损失。

43DC

 

二、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

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列为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美国在小布什执政时期,中美关系定位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奥巴马执政时期,中美关系定位是要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特朗普时期则将中国定位于“头号竞争对手”,这就意味着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竞争时代。经济领域的竞争将是两国角力的主战场。

在中美关系处在一个全面竞争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将对华贸易战升级至2500亿美元,将来并不排除再增加至3000亿美元,可以说是经济史上的一场最大规模的贸易战。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不是简单地为了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而是将目标设定在了“中国制造2025”,打击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阻碍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的步伐。美国政府要促使中国全面开放市场,允许美国企业进入中国,从而延缓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节奏,以保持美国的头号地位,贸易战最终目的是全面阻止中国的崛起。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不满的主要焦点在于:一是中国对美长期保持贸易顺差;二是中国没有能够恪守WTO承诺;三是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等不公正手段取得美国技术。

针对以上三点,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一,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变化、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及美国长期的储蓄不足造成美国对中国的长期贸易逆差;第二,一个国家是否尊重争端解决机制以及执行WTO裁决机构裁决来判断它是否履行了WTO的承诺。根据对外经贸大学崔凡教授的统计: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被告次数是中国被告次数的两倍,而且如果中国败诉都会严格执行裁决,但美国则会采取拖延策略;第三,按照WTO的规则,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状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是可以有特殊差别待遇,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有权利保护竞争力相对薄弱产业的发展,从而为自身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减少外来的冲击,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平稳发展。而特朗普政府忽视这些国际规则,采取“美国优先”的单边贸易政策,对中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上述行为源于美国政府是中国对美国优势冲击的担忧。

 

8337

 

三、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

在美国的征税清单中共涉及1102个项目,价值约500亿美元。而且清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818个项目,价值约340亿美元,并于北京时间7月6日中午开始征收25%的关税;第二部分新增284个项目,价值160亿美元,主要包括半导体、电子、塑胶等产品。美国称这些产品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政策,具体生效时间未定。而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对美国进口中国包括农产品、汽车、水产品同等价值的产品进行征税。

仅就数量而言,500亿美元规模的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进出口贸易冲击所带来的外溢效应。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是不完全市场经济,信息不完全、资本市场不完美等因素导致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较强的实际刚性,使得市场均衡是极其脆弱的,这种脆弱性可能会使市场均衡对于扰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随着贸易战的升级,由于这种较强的实际刚性的存在(这时的乘数趋于无穷),关税冲击、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他扰动的存在,都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贸易战将会打破人们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合理预期,后期的经济增长乏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2018年上半年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受到国家紧信用去杠杆政策的影响,同比增速下降最快,降为6%,而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依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达到了9.7%,成为了维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一个重要支柱,但下半年房地产投资会受到房地产调控、棚改政策影响逐渐出现疲弱。消费的增长由于受到房地产的挤压处在了历史的低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降为9.4%,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下半年会受到贸易战的影响拖累进出口。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调整后的年化GDP增长率为2%,能够支持更多次的加息,贸易战持续升级恰逢美联储的不断加息政策,不但对于中国的进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它的外溢效应对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我国的金融体系有着较大冲击。

因此,我们不能低估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美国还可利用自身综合国力优势使贸易战配合汇率、金融以及外交、政治等手段多维度出击。我国需在经济、金融、汇率及外交、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做好应对之策。

四、中国应顺势扩大开放,应对中美贸易战

对中国而言,中美贸易战可谓清醒剂,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两国在高端制造、科技、服务领域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对于差距的认知首先让我们认识到了之前一些诸如“市场换技术”的策略确实需要做出改变,自身要大力发展基础科学研究,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其次,在面对中兴所暴露出的问题时,如何进行全球价值链内的升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最后,美国利用贸易战的方式提醒我们:中国不但有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而且还对美国自身地位构成威胁,所以当下我们仍要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因此,贸易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它还将会长期存在。我们应当将更多精力放在扩大对外开放、深入推动经济结构改革上来,要把实现自主创新以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增长新支点。

近期看,国家密集出台了扩大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措施。在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在市场准入、投资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和扩大进口四个方面扩大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具体阐述了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与细节。6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在22个领域大幅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7月9日,商务部等20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从优化进口结构促进生产消费升级、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积极发挥多渠道促进作用、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四个方面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的出台,表明国家对于经济改革开放的决心,展示着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充满活力的中国。

(供稿人: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苗硕)